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,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,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,起來的時候,可以去看他是必要的、是不必要的,是好的、是不好的,通常我們的心,裡面有一百個念頭起來,一個是必要的,99個是不必要的,但這是自然的,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心,看的更清楚、看的更多的話,就很好。
去觀這個心真的非常好,所以,我們要更加、更多的去觀照這個心,告訴自己說,我什麼都不要,然後要持續在觀心、知道這心方面,去好好的增上他,如果好好增上他,就可以好好控制這個心,因為我們只要一天20分鐘或1小時去觀這個心,你會發現一整天這個心很平靜、很祥和,今天的心平靜祥和,明天的心也會比較平靜祥和,所以觀照這顆心真的是非常好的。
不只這樣,也要觀生滅法,觀所有的心念來,他也會消失,來也會消失,觀這種生滅法,就是觀無常,也是觀無我,因為當你去觀的時候,也會發現心不是我的。
去觀空很好,但同時還要注意一件事,就是要專注你的正念,因為你去觀所有東西都是空的時候,最好還要加上正念,觀空是我們必須的,但我們還要加上智慧,把它連結在一起,譬如我們有五隻手指頭,如果這只是空,那其他如果是信心、智慧等,四個都沒有,只是空空空的話,這四隻就等於受傷的手指頭,只有一只是拿不起東西,所以這手還是不能用,所以,我們觀空一定要跟智慧合併在一起,因此,我們走路、睡覺、吃飯時,觀空再加上正念。
如果現在有一塊新鮮的肉,放在桌上,會發生什麼事?
他還新鮮的時候,人會很喜歡這塊肉,會說那塊肉很好,等他爛的時候,其他動物、蒼蠅就會想要他,可是你看那塊肉,等他爛完、消失了,人也不來了,動物也不來了,蒼蠅也不會喜歡,因為根本沒有東西可以去執取他、去吃他。
所以,我們第一個就要去看到這個心,他是怎樣去升起,第一個會先有個概念、有個想法升起,那個概念就是說這是好吃的食物,這個好吃的食物,不管是人、動物、蒼蠅,都會想起這個看法,從心裡面第一個升起,不過,這時通常心裡都看不到什麼叫自然的法則,看不到這塊肉會爛、會失去,看的到的只是說很好吃的食物,這個很好吃的食物就是執取的心,因為這個執取的心,如果有人在你之前把這塊肉拿走的話,這時嗔恨的心就起來了,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心的真實相。
因為見,所以染汙心也會來,因為見,所以執取的心也會來;無明會帶來見,見會帶來執取,執取會帶來貪嗔癡。
一個禪修者,看到一塊肉在那,會想那是無常的,會看到過後不久就會消失了,他不屬於任何人的,既然不屬於任何人,我就可以拿來吃,如果有人拿來吃,也是可以的,這是一個禪修者該有的態度。為何呢?因為知見是正確的,知道什麼叫無常,當你知道什麼叫無常,你就不會執取他,也不會有那種妄念,對那樣東西有空幻的想法,因為執取和妄念兩樣東西都會帶來嗔恨,如果他不是一個禪修者,看到一個好吃的東西或會動心的東西,他就會起一種執取心,那就是因為沒有看到所有東西的真實性。
禪修者和非禪修者不同的地方就是觀照,有沒有觀照的能力,看那顆心的能力,如果不是一個禪修者,他看到一隻雞在走,他就會想這可以做什麼來吃,可是,一個禪修者,他看到一隻雞在走,他就會想這個生命是無常、是苦、是無我。
這就是禪修者和非禪修者不同的地方,不同在於有作觀和沒有作觀,而有作觀和沒有作觀就是有沒有智慧,那塊肉早期是沒有的,現在他在變化中、在腐爛中,之後,動物或蒼蠅或人就會來吃他,就這樣一直觀、觀、觀,這樣觀,就是要一百次、一千次的一直觀,讓他很深很深的進入你的心中,一開始只是把這個概念存有在心中,之後,我們要不斷深入他,一直深入到滲透到我們的血液裡、腦裡、神經系統裡,讓我們整個人去接受觀無常的觀念,所以當我們看到境界的時候,就可以立刻看到他,然後立刻看到它是怎麼樣產生變化的,如果不停的去修觀,就可以把那個看東西、觀察東西的能力不斷加強,那你這個觀看事物真實相的能力加強的話,就是去改變你的知見。
所有的染汙煩惱都是根基在於錯誤的知見,那錯誤的知見是根基在於妄想心、虛妄的想法,這虛妄的想法則根基在於沒有智慧,根基在於事物真實相的不瞭解,所以,錯誤的知見一來,執取心就會來了,譬如說,這東西真好,我的東西真好,我的什麼什麼比其他的人更好,這些都是錯誤的知見,然後帶來執取,看到這些很好的東西就要想,早期的時候他並沒有,現在有但正在變化的過程中,過後他也不會有,所以,你去說這個非常好、那個非常好,這是因為這個心其實不了悟到這些東西的真實相,所以,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去改變這個知見,改變這個知見有很多方法,我們是沒有辨法馬上停止這個知見,因為一個沒有很深觀智的人是沒有辦法立刻把那個知見整個刷洗掉,但我們可以把某部份降低。
所有的染汙煩惱都是根基在於錯誤的知見,如果所有東西都說是空的,那我們還要修什麼?
身為一個修觀禪的禪修者,應該要怎麼修?就是要去破解那個知見,應該要去打破那個知見,怎麼打破呢?
導致錯誤知見的就是執取,讓錯誤知見消失的就是智慧,讓錯誤知見消失之道就是觀、觀智,這個觀就可以重組我們的腦、重組我們的思考,重新去適應,所以觀就是破解之道,在佛陀時代,很多禪修者他們只觀死而已,一直觀、一直修,就會發現自己對身體的那種常見就會慢慢消失,當對身體的常見消失以後,心的專注力就會上升,所以,很多到後來就都證果了。
當我們生病時,沒辦法禪坐,但這時候可以去觀這個病,早期的時候沒有這個病,為何現在有這個病起來?為何會有這個病?這個意義在哪裡?
這個病就是因為這個病毒跑到我們的身體裡面,跑到血液裡面、器官裡面,讓我們生病。為何他可以跑進去?
因為我們的身體都是小粒子組成的,因為小粒子所以病菌可以進去,病菌進去以後,我們的腦變弱、心臟變弱、肺變弱,都是因為小粒子,他才能在裡面改變,這時,瞭解力就會增加。
如果不停變化所緣會比較容易,如果我們停留在一個所緣,很容易就跑掉,要不斷變化所緣,後面才可能發生的,停在一個所緣上,如果能停留在一個所緣上很久,就比較容易對治染汙煩惱的困難,同樣,在早期時,我們的知見不可能一下子改變,要改變一個知見要好幾年,你要講如何改知見,一天兩天是可以說的,但你要去做他,一兩禮拜開始,你可能會覺得心比較平靜一點,但你要等到你的整個定完全來了、整個知見、整個智慧完全來了,要花幾年的時間才會來。去觀照他必須要花很多時間,為何要很多時間?因為我們的錯誤知見已經累積在那,很久很久了,如果你想說,我現在要變成一個快樂的人,那麼很重要的事就是你要學著如何去作觀、去觀照,外在的事我們沒辦法改,內在的事情我們才可以改。
譬如說,某個人一直責備我,不停的責備,這時候,我要怎麼辦?我只好對他做慈心觀,也不要有回應,可是,這樣也沒有辦法停止她責備我,然後她責備我一天、兩天、三天以後,過一陣子,他又開始責備我,這時我就要訓練自己,如何增上自己的心。
昨天的時候,她責備我,讓我非常不快樂、讓我沒有辦法禪修,然後今天,他又責備我,讓我沒辦法禪修,明天也沒辦法禪修,直到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,我都沒辦法禪修,就算這個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,另外一個人可能又來了。昨天因為那個人責備,所以讓我很不快樂,讓我禪修下降,所以這時候我就要保持正念,但在自己教自己保持正念當時,是沒有辦法百分百保持正念,因為當你聽到那個責備時,你的心就一直在改變,就會受影響,不過,我們還是要試著保持正念,因為這樣才能增上,去觀看他,任何時候都是觀看他,然後很耐心的去接受他,能夠正確的去接受他,這樣才會有快樂,因為外在的東西我們沒辦法改,只有內在我們才能改。
所以,當這個人責備我,如果我臉黑黑的話,我會發現他更多責備,責備又來了,所以,我決定當這個人責備我時,我要給笑臉,這樣才能停止他的責備。
如何做?要靠觀智,把自己的了悟力、智慧提高,去觀察這顆心,他的轉變,然後把這個知見去做他、去正確他、去掌握他,因為不正確的見只要存在,染汙心就會來,就像那塊肉在那裡,蒼蠅和人就會來,但是你看到這塊肉沒有在那時,誰也不來、蒼蠅也不來、動物也不來,如果沒有錯誤知見,也就不會有那些人我煩惱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