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 十月 2016 YEAR

《開示》 聖喜長老 —— 捨心

捨心是一種空把東西放掉、沒事?或是觀察事情看的很仔細,不帶情緒去看他?


捨心是一種放掉他、放掉他,用一種忍耐、安忍的心去放掉他。
譬如看到有人在打架,心裡就有忍耐的心起來,不要讓那個情緒跟著人家在打架,這種忍耐的心就是一種捨心,一種中立、很放鬆的心,這就是捨心。

當你捨心的能力增強,同步的,你的了悟力、智慧力也在增強,當這些都有的時候,你的心就會放鬆,通常我們的智慧不提升,都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來了,當如理作意不來的時候,通常都是因為情緒卡在那裡,又譬如剛好那裡有人在打架,那我們看到的時候,立刻情緒就會來,馬上會分辨說一個是好的、一個是不好的,一個是對的、一個是不對的,心裡就會說為什麼那個不好的人要打好的人,這種的情緒就會起來,這都是因為並沒有給他了悟力,所以情緒就會起來,發生這樣的事情,如果說,我們有正念捨心的話,看到就會說,發生這樣的事情,他的心都保持非常的放鬆,因為能夠覺知到這個心,所以這個時候情緒就會降落,因為已經覺知到了,所以就是要持續這個覺知的能力。


所以就是要持續這個覺知的能力。
嗔恨心也是,嗔恨心來了,因為這個嗔恨心,我們又會動手,或者嘴巴講出什麼字來,如果說有正念和捨心的時候,這種狀況下,你的了悟力就會來,沒有正念和捨心,你的了悟力就不會來,為何?捨心和智慧,兩者是非常接近的,當我們禪修有進步,定力增強時,如果我們沒有捨心,定力是很難維持的,我們很困難很困難終於得到禪定了,但突然發生什麼事情了,那個定力又下降了,都是因為情緒的問題。
如果有捨心,就會說,不管發生什麼都是自然的、都是空的,所以持續捨心就比較容易得到禪定,而且持續捨心也比較容易持續禪定,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為何要講七覺支其中有一個捨覺支,而且是最後的,七覺支有念覺支、精進覺支、喜覺支、(輕安覺支、定覺支、擇法覺支、捨覺支)等,捨覺支是第七個,是最重要的。

但捨覺支不是自然會來,他如果自然會來,那只是短暫停留的那種捨心,捨覺支是必須去修他的,我們必須要下定決心去修他,今天下決意,我今天一整天都不要有情緒,就是說,願我今天持續捨心的智慧,這是要下決意來修這個捨心,捨心跟智慧、定、念是非常相近的。


佛陀告訴我們說,世間上發生的一切事情,事實上都只發生在我們的內心裡面,當我們不斷不斷增上這個捨心,有了捨心,就會在腦內有捨心的神經系統、捨心的肌肉,那些捨心的神經系統、捨心的肌肉就會開始工作,到最後我們就會變成有捨心的人,有些人就是很自然的整個人都很放鬆,他對外境連接了敏感很少、比較低,那樣的人天生就有捨心,這是因為過去世的經驗,就是過去世曾有修,有些人沒有那種捨心,對外境的敏感度很容易牽連,所以,這樣的人就是要慢慢修行去增加,讓這捨心慢慢在內心裡去累積,那捨覺支就會在我們的肌肉、神經系統、腦部裡面慢慢增長,剛開始會很困難,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和肌肉沒有捨心的部份,常常都是這樣在運作,之後如果我們慢慢去增加他,我們就可以去改變我們這個人,常常這樣修,讓他進入我們的神經系統、進入我們的腦內時,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就會知道,內心就會覺知到,捨心就會起來,為何?因為捨心已經在這裡、已經有訓練起來、已經有去修他,就是用這種方法,慢慢去修他。


如果沒有這樣去修他,如果說貪心、嗔恨心起來的時候,這個時候很快的捨心就會被貪心、嗔心破掉,上次提到我們對東西都會給他知見的問題,這個見在心裡上,譬如說,你現在在責備我,你就得到一個見,這個見就升起來說我現在也應該要責備妳、我現在也應該要恨妳,那個恨的心起來,那個見就起來,因為被責備,當你在責備的時候,其實你內心裡面是在責備你自己,因為你第一個就想到我,他做這個事對我來講是不好的、是錯的,他做這樣的事是錯的,然後我應該責備他,第二個念頭起來,你開始用你的字、嘴,甚至有些動作出來,那這個時候,你就可以看到自己腦內的很多東西開始活動了,腦內那個生氣的部份開始活動,然後,你也看到其他外在的東西,你的言語、你的行為、你的眼神等等,開始有生氣的成分,開始在活動。

雖然你責備我,其實不是我,你這樣責備,只是你把他當成你自己而已,也就是說,你把這件事存在在你那裡有發生的事情而已,跟他沒有關係,跟那個被責備的人沒有關係,譬如說,眼睛看到這個人在責備我,或耳朵聽到你又再責備我,這時也會有兩個心路歷程,就是我現在被責備,我也要責備你回去,我也要恨妳回去,接下來再來的很可能是嗔恨心,這些東西都是內在在產生的東西,完全就是在內在運作的,為何?因為就是這個見,心理面升起那個思維的內容,那個見產生,我的心就因此這樣改變,所以,這都是發生在內在這顆心裡面,你如果責備的話,其實是責備你自己,我如果不改變我的心意,我的心給我自己,我的心不改變,這就稱為把知見轉換,去轉換自己的知見,去轉換這顆心、這個知見非常重要。

以前,我在醫院,有位和尚很會講話,知道我是聖法長老的弟子,就過來一直責備、一直責備聖法長老,那時,我敬愛的長老被這樣責備,被責備很久,心裡面就起了一個念頭,如果佛陀在這裡,遇到這樣的狀況,佛陀會怎麼做呢?佛陀不會更改他的心,不會受外境影響,那個和尚責備很久,十五到二十分鐘以後,直到責備完了,我心裡又生起一個念頭,因為我知道這種言談也是一種無常的,其實,責備我的人是一個老和尚,比我老,有多十年的戒臘,他責備完後,我什麼都沒想,就問他說,你什麼時候要開刀,其實那老和尚第二天要開刀,他聽了就開始害怕、緊張,就趕快走掉,但過幾分鐘之後,老和尚又回來了,他跟我道歉,說我錯了,我不應該這樣責備,然後我就跟他說法,他就接受,所以,他是我的好朋友,為何他是我的好朋友,因為它展現給我看的是我心的修持到什麼程度,他能夠讓我看到我在禪修裡作了什麼,我的心面對境界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反應,所以,他是我的好朋友。

不管發生什麼事,你要看到我們在實際的禪修上,我們到底是有怎麼樣的結果,是很弱的結果呢?還是能夠去面對他?所以這時面對境界,到底我們內在的身和心實際上發生了什麼?跟我們平常的修持到底有沒有連結?
所以,我們要常常把內在好好轉他,去轉那顆心。


如果你責備我的話,我就開始感到生氣,然後這時我的內在是有錯誤的知見產生,因為不瞭解到這個責備我的人,他的心、他的身是不斷在轉換當中,我並沒有看到這一點,所以,我內在也有錯誤的知見,所以,我也有生氣升起,這時就是有一個主題把我們的心抓住了,那就是錯誤的知見,現在看到你正在那裡責備我,其實這樣的那顆心是一種連續組合的密集,那種密集的心,要如何克服它呢?

(答:要破除密集、要破除知見。但有時保持捨心或是破解密集,有些東西你不在乎,可以很容易去觀他、破他,但有些你覺得很重要,其實是很難去破他?)
是的,如果是小石頭,你要用小槌頭去叩叩,去敲碎,那如果是大石頭,就要用很大的槌子、大的技巧,而且要不停的敲敲敲,敲很多次,甚至用電動的錘子去破大石頭,比較小的染汙煩惱,用小小力量,我們就可以去轉換,如果遇到很強的,就必須要有特別的技巧,就要一百次、一千次不斷的去捶他,同樣禪修也是,我們要去破那個密集組合,要去破那個見,我們就一百次、一千次不斷的去破他。

譬如你責備他,我就去叫員警,然後也不能停止,又如果這個人你停止她責備他,然後另一個又來開始責備,所以,只要是世間法的東西,我們都沒辦法去停止他、控制他,只要是外在世間的東西都沒辦法,只有內在自己的心,我們能夠去停止他,就是要用這種捨心來去導正、修正、轉換自己的心。

如果沒有捨心來,當我們聽到,通常都會想反擊回去,那個就是沒有在轉自己的心。


或許你現在責備我,沒辦法,我就接受他,你也沒辦法,就轉頭就走,就是同樣的方法,去瞭解這顆心,去改變內心升起的那個見,然後去改變內心的情緒,慢慢增上這顆捨心的時候,你的了悟力就會慢慢增上,正念也會慢慢產生,這是唯一可以做的事,因為外在的事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停止他的,我們這個團體很好、沒什麼問題,有一些團體常常內在有一些爭執,煩惱很多,這兩個吵完再換那兩個,吵個不停,這樣的環境其實也很好,因為我們常常可以這樣跟他連接,對境練心。

我們錯誤的知見就像喜馬拉雅山那樣,所以我們必須要怎麼作?我們必須要用鏟子,一鏟一鏟把他鏟掉,終有一天,會把他鏟平,因為我們像喜瑪拉雅山那樣錯誤的知見,我們必須要一天接一天的把他拿掉一些,有一天,他就會平了。
如何要破組合密集,一個很好的力量就是去觀因和果,佛陀本身他也是觀因和果證悟的,他晚上觀安般念入禪定,然後他在初夜得到宿命通,中夜得到天眼通,看到這世界發生的一切,然後早上兩點開始觀因緣法,一直觀、一直觀,然後就瞭解到做好事就有好的結果,做不好的事就會有不好的結果,做好的心就會快樂,做不好的心就會不快樂,所以明相出就證悟了,所以,佛陀是因觀因果法而證悟的,對我們,因果法也非常有用,因為這個觀因和果就是最容易破除這個見,把見破掉的法門。

為何嗔恨心會來?他是有他的因和果,這時就要去觀他,就是沒有這個人、沒有我相,他只是因和果輪轉,早期的時候,我們有很多嗔恨在裡面,都藏在內心底處,我們自己不知道,就像一個很大的儲水槽,那個儲水槽是乾淨的,我們都可以用,可是他其實底下有很多泥巴,那個水其實很清,但如果丟一顆石頭下去會發生什麼事?整個就會濁起來,因為這個底下有泥巴,他也會變髒,因為這是早期的泥巴不是現在的泥巴,我們的生氣也一樣,隱藏在底部的心,生氣的所緣來了,立刻就可以覺知到,那是因為過去曾有過的習氣,底層那部份就是我們要去移除的那部份,如果這儲水槽底下並沒有泥巴,再大的石頭丟下去,水都是清的,水槽下的泥巴、髒的東西、灰等,這就叫隨眠,直到隨眠還在的話,只要有目標、有原因,一觸起來的時候,那個心就會現起,所以,我們就是要不斷不斷禪修,讓這顆心更寧靜,當那個隨眠來的時候、有事的時候,就可以立刻看到,就可以把他清乾淨,這個早期的嗔恨心,我們就稱他隨眠,在巴利有好幾個解釋,一個是隱藏在內心的部分,另一個是已經平穩的部份,他稱為平穩的部份,表面上是平穩,譬如說,他又責備我了,這時隨眠的生氣起來,就要用如理作意去對治他,慢慢去正念、關照力提起來,除了正念、關照力,還要去觀因緣,這部份很重要,才能把嗔恨整個下降。

這隨眠染汙,就像很大的儲水槽,這部份是泥巴、那部份是另一種髒東西、再另部分是另一種髒東西,當我們跳到儲水槽時,剛好跳這部份,就剛好把那部份攪和,如果跳到那部份,就剛好把那部份的問題攪和起來,看你跳哪部份。
當你跳嗔恨那部份,你嗔恨的血液、肌肉、腦袋、神經系統活耀起來,就全身都嗔恨,這時臉就會發黑,為何呢?

因為血液裡小小的細胞,因為你的嗔恨立刻就轉變了,血液裏的那些細胞就變成黑色的小細胞,會變成髒的,變成已經受到工業污染的細胞,就是有毒的細胞,立刻那些血液就通到全身,然後馬上你的臉就可以看到變黑了,這時你的腦、神經系統、賀爾蒙通通都會改,這時臉就會變的很醜了,這時也很容易生病,因為受到污染的毒在裡面,譬如你在生氣煮東西,那東西其實裡面都有毒,你吃他的東西也有毒,什麼是執取呢?執取就像強力膠、三秒膠,那個執取的心是有毒的,那個膠碰到什麼就黏住,碰到那個東西就毒了,所有東西都黏住而且都變毒了,那個就是執取的心,這部分我們是沒辦法停止,但可以降低,怎麼樣降低?就是用你的觀智去觀因和果,如果瞭解的話,什麼是生氣的原因、什麼是執取的原因、什麼是妄念起來的原因,去看清楚原因,對禪修來講就很容易了,這就是為什麼佛陀也鼓勵、帕奧禪師也鼓勵,還有其他的禪師,他們都鼓勵我們要觀因和果,去觀一切都是因和果,去觀你的身和心,去觀你的內在、外在,觀你的過去、你的未來,都是因和果,當你能夠這樣觀的話,你就是已經很接近自然、就是已經很接近法、就是已經非常接近我們的佛陀。

khinasia這個字的意思,是指一個出家的聖者,這樣的人,他的內心已經把染汙煩惱都移除了,這就叫khinasia。
這樣的人,他的內在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僵硬、或攪動、或干擾、或不安,為何一個大的水缸可以被攪混呢?那是因為底下有泥巴,這個khinasia因為底下已經都沒有泥巴了,不被攪動了,所以,鼓勵大家都試著去作一個khinasia。


於南傳佛教開示 2016 年 10 月 27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