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一些禪修目標是適合我們的,但我們卻不想(不喜歡)修。為什麼?這是業在阻擋著我們。就像吃 ARALU(斯里蘭卡的一種果實)對我們的身體很好,但我們就是不想吃,這就是業阻撓。吃了,業(身體的不適)會減低;不吃,則惡業的力量不斷增長。
舍利弗尊者有一位弟子,這位比庫因為他過去生的一些因緣的關係,雖然舍利弗尊者給了他禪修目標,他還是無法體證。一段時間過後,他有機會見到佛陀,聽聞佛陀的開示後。他便證悟了。
很多人都以為,這(他的體證)都是因為佛陀的緣故。其實我們只是看事情的表面,卻忘了每件事都有因和果。以這位比庫的例子而言,當舍利弗尊者給予他禪修目標時,他過去生的業正在阻撓他體證。但同時,他的新的業也在累積著,直到他見到佛陀的時候,佛陀有能力看見他過去生的因,也看到他今生的善業,佛陀知道時機已成熟,於是給他開示,他就證悟了。
我們看事情都只是看表面而已,看不見事情背後有許多的因果關係。事情會發生,都是因為其背後的因果關係。也許你們現在修習著不喜歡的禪修業處,很難得定,以後當有機會聽聞帕奧禪師或聖法大長老的開示時,突然就明白了,證悟了,你可能就認為是他們一開示,你才得到定力。其實這是因為你之前一直在累積又累積的緣故。